第367章 油棕;楚雄;新的一年(1 / 1)

加入书签

第367章 油棕;楚雄;新的一年

受益于生物柴油,东南亚油棕种植园是近几年投资的热土。

就在七月份,南韩三星电子收购了2.5万公顷现成油棕种植园,主要用于生产生物柴油。

而在更早之前,油棕种植园的投资更是数不胜数。

对于陈燕秋给出的建议,与会的不少人觉得可行。

郭阳也觉得没什麽不妥。

高德这时说道:「丰益这几年在印尼也有多个油棕项目,不过并不是很顺。

丰益在扩建配套的油棕种植园时,与当地社群关系剑拔弩张。

当地19个社会团体向CAO提起了申诉,声称丰益集团擅自毁林开荒。

目前CAO的裁决对丰益很不利,需要承担生态环境的赔偿。」

丰益集团印尼棕榈油项目在国际上的反响并不小,郭阳也有所耳闻。

「从头建园并不可取。」高德建议道:「学三星收购还未投产的油棕园,这条路更合理些。」

「不。」郭阳摇了摇头,「我的意见是收购那些老种植园。」

「老种植园的效益不行。」高德说道:「老品种,产量低,回本很困难。」

郭阳笑了笑,「买种植园除了补充粗棕油渠道,二是获得土地,更新种植新品种。」

刚果金才是嘉禾油棕的主要发展方向,东南亚只是为了不让丰益那麽舒服。

而且赤道省大酋长埃迪的热情超出了他的想像。

「我觉得可行。」陈燕秋说道:「丰益在的油棕园也仅有300万亩,大部分也是靠收购。」

「好,这事就这麽定了,这事阿秋你来负责。」

郭阳顿了顿,又看向高德。

「棉花的收购和期货估计又是一场拉锯战,你安排人跟好,另外嘉吉先不管他了,把自身产品打磨好。」

「我们不能总被人牵着鼻子走。」

「自身硬了,控制好风险,外部不管怎麽变化都影响不到嘉禾。」

会议连开了几天,做出了许多细节上的工作安排和部署。

期间,陈燕秋的职位也进行了变动,不再担任国际粮食贸易总监。

而是任职嘉禾国际新总裁。

嘉禾国际的定位也进行了变更:农粮业务海外统一采购丶调配丶投资和发展平台。

主要品种线包括谷物丶油籽丶棉花丶牧草和海运。

通过全球一体化网络布局,将农产品运往世界各地,在全球粮食产区与销区之间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

嘉禾粮油主要负责国内业务。

至此,嘉禾在对外的体系上则形成了嘉禾国际丶天禾丶丰凯丶全王的矩阵。

陈燕秋此前一直奔波于各地,比如北美圣路易斯丶巴西桑托斯丶阿根廷罗萨里奥丶罗马尼亚康斯坦察……

因为国内大豆产量的增加,世界粮食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改变了贸易路径,这让国粮和四大粮商很受伤。

但南美依然是重要的农业产区,种子丶农药丶化肥丶粮食……天禾不可能放弃这个市场。

而北美,不管能不能走出『转基因』危机,都不能改变他消费大国的地位。

所以南美丶北美丶欧洲丶非洲的关键物流节点一定要建立中转基地。

这方面一直是陈燕秋在跟进,不过在航运业上,陈燕秋如今有不同的看法。

「现在不是收购船运业的好时机,航运业虽然艰难,但未来几年需求萎靡,只会更艰难。」

「国内只有两家央企有跨洋航线,这两家也都在亏损,全行业都在亏。」

「上半年波罗的海乾散货运价指数(BDI)一路飘红,最高点11793。」

「现在只有600多点,跌幅近95%。」

「秦皇岛至广州的煤炭海上运价从6月的每吨160元,暴跌至每吨50元。」

「再加上货源不足,以致许多船舶在港外水域抛锚待货。」

郭阳听完后,也只能感慨时局艰难,现在应该就是进入所谓的周期了。

前几年大量造船,现在开始还债,这个债还得还几年。

想了一会儿,郭阳说道:「远洋航运还是继续和华夏远洋合作吧,不过内河航运这块,还得早点有自己的船队。」

未来国内肯定是重点,只不过由以往的进口可能转变成未来的进口。

其它企业可能看不上国内的出口潜力,但只要单产再次大幅提高,大幅出口是迟早的事。

而河运肯定是最省的运输方式,乃至于更远的红旗河,也需要内河航运。

航运郭阳是真不熟,如果不是一直在学习,甚至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所以,这事还得交给陈燕秋,「就当这是你在嘉禾粮油的最后一件事吧!」

「行。」

陈燕秋重重点头。

来嘉禾的两年,得到的重视前所未有,这让他恨不得马上投入到新工作当去。

元旦过后,年味渐浓。

各地返乡的农民工越来越多。

「保增长,保就业,扩内需」是这一时期的主题。

在国家拉动内需的投资中,其中有3500亿元将投入生态环境的治理。

植树造林是重点之一。

造林的补贴提高到了每亩100百元,全国全年计划造林八千多万亩。

北方的三北防护林,南方的荒山荒坡,皆在这次的补贴范围内。

嘉禾的文冠果和麻风树能源林恰逢其会,在河西走廊各地,各个乡村的动员也再次进入了高潮。

移民搬迁动员丶土地流转丶产业规划丶造林准备……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

不过最让郭阳动容的是嘉禾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来自云省楚雄林业局的张世忠。

据悉,嘉禾的项目能那麽快在楚雄落地,除了狂热的州领导杨红卫,张世忠才是最主要的推动者。

几天前。

张世忠第一次来到了西北,然后就体会到了这里的严寒。

嘉禾总部的空调开得足,他却不想在办公室呆,时常跟着工作人员一起下乡。

那冷的哟,直打哆嗦!

还好嘉禾给了他一件厚厚的长款黑色羽绒制服,嘉禾的管理人员人手一件,穿着下乡,暖和的很。

连着三天,他见识到了嘉禾工地上的火热。

戈壁上的沙棘林也让他动容。

栽树,他擅长啊!

「张局长,回肃州,老板回来了。」杨恒有点无奈的叫道,这张局长下乡可是一把好手,和老板有的一拼,三天里就没怎麽歇过。

闻言,张世忠立马说道:「好,那赶紧回。」

一个多小时后,张世忠终于见到了嘉禾的老板。

一个个子高高的年轻人。

「你好,郭总。」

「你好,张局长,这两天有事在外面,实在是怠慢了。」

此时,郭阳也在打量着张世忠,个子不高,面容较黑,身材敦实,走路的步伐很快。

「是我不请自来,给你添麻烦了才对。」张世忠说道。

「走,到屋里喝茶。」

郭阳领着张世忠进了办公室,水也刚烧开一会儿,泡茶刚好合适。

坐下后,张世忠说道:「郭总,此次还是为了麻风树造林的事,此次国家的政策是个机会。」

「100万亩也不少了。」

郭阳将泡好的红麻茶放在张世忠身前,后者喝了一口,神色明显的舒展了一瞬。

「但我知道嘉禾还想在攀西拿地。」张世忠不屑的说道:「别的不说,造林这块,楚雄能甩攀西几条街!」

「剩下的面积,嘉禾也别去攀西了,全在楚雄发展!」

郭阳慢慢的喝了口茶,他也才从祁连山北麓的黑河源头回来。

「100万亩楚雄一年能栽完吗?」

「我也不吹牛。」张世忠说道:「最近八年,楚雄一共造林近400万亩,平均每年50万亩。」

「一年100万亩确实没有,但有嘉禾资金投入,100万亩绝对不成问题。」

「农民工返乡郭总清楚吧。」张世忠说道:「这恰好是机会,楚雄有这个组织动员能力,攀西绝对没有!」

郭阳沉吟道:「有些高山陡坡不适合经济林,楚雄短时间内能完成流转吗?」

「能,绝对能!」

「这我可以保证!」

张世忠声音洪亮,隔着办公室都能传出老远。

「我从1973年近林业局工作,走遍了彝州的山山岭岭,干过驾驶员,当过伐木工,也做过县林业公司经理,楚雄哪里适合造林,哪里适合改造我全都清楚。」

「我能有今天,就是绿化造林工作做得好。」

「2000年,楚雄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被授予「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单位;

2006年,再次被国家绿委丶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绿化造林先进单位」。」

张世忠一条一条的述说着楚雄在造林上取得的成就,也确实值得称道。

虽然这个荣誉每年都会颁发不少,但获取难度也不易。

至少攀西拿不出来这些。

都是乾热河谷,造林难度同样很高,楚雄能做到,攀西做不到,这就是差距。

郭阳问道:「冒昧问一下,张局今年多少岁了。」

「56。」张世忠说道:「你不用担心我退休,嘉禾也不用担心楚雄的州长是谁。」

「换届不换绿化任务,绿化造林代代相传,这是楚雄从90年代就保持下来的传统。」

郭阳品茗着茶叶思索着。

原本倾向于攀枝花,是因为其交通咽喉以及经济条件,造林上确实没有优势。

而楚雄近二三十年积累了大量植树造林的技术经验,随便去山上抓一个老农,可能都是种树专家。

迎着张世忠期望的目光,郭阳仍然没有给出肯定答覆。

「张局,不是我不信你。」

听到这里,张世忠略微有些失望,以往这趟要白跑了。

这几年,愿意投资造林的企业本就少,何况是嘉禾这种超级大手笔。

楚雄十分需要这笔投资。

张世忠茶也不喝了,「唉,郭总,这次打扰你了,现在这100万亩楚雄会组织好的。」

在楚雄的能源林基地,采取的是与政府和农户合作的模式。

「张局,你别急,我还没说完呢。」郭阳笑了笑,一杯茶水再次奉上。

「100万亩只是第一期,事实上,楚雄今年能完成200万亩,嘉禾也能接,唯独造林成活率要保证。」

张世忠十分欣喜,乾热河谷造林确实难,不懂行的,成活率可以低至10%。

但楚雄不在此列。

「郭总,你放心,只要嘉禾承诺的400元/亩种植费能按进度支付,200万亩绝对不是问题!」

「钱肯定不是问题。」

「好。」

张世忠突然又干劲满满,嘉禾的400元+国家100元补助,一共500元。

如果完成200万亩,那就是10亿元!

除了开矿和能源,楚雄何时能有这麽大的农业投资!

这还没算配套的工厂!

张世忠忐忑的来,又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了楚雄。

当他把这个消息在州里宣布后,一州的人都把他当做英雄看待。

荒山坡,穷山沟,致富路。

返乡的农民工又一次变成了香饽饽,如果不能出去,能发家的地方就只能是那些山,那些地。

郭阳对楚雄的提速没那麽乐观。

乾热河谷,字面意思就是炎热乾燥,降水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这里栽麻风树最重要的是灌溉定根水。

郭阳不清楚楚雄打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但嘉禾肯定不能放任不管。

一些必要的灌溉设施设备要准备,高扬程抽水机丶管道,乃至于修建提灌站……

年关渐进,嘉禾却依然忙个不停,根本停不下来。

不过忙碌中也带着笑容。

不仅分红提前发了,连带着今年又多了两期分房的员工。

「靠!靠!靠!」

「牛逼,我就想问,还有谁?」

南繁基地的制种田里,繁育的棉花丶大豆种子还在茁壮生长,一个青年突然站起身来大喊大叫。

「程笛,什麽事,这麽激动?」

「我分房的名额确定了,员工分红今天总部也把钱打下来了!」程笛大声说道,生怕周围的人听不见。

一套房啊!

切!

其实他根本瞧不上。

他更在乎的是其中的身份和成绩认同,所以他才会高呼出声。

但其他人可没他这麽镇定。

「靠!」

「牛逼!」

「恭喜恭喜。」

「靠,得请客吃饭啊!」

「请,一定请。」

今年31岁的程笛博士毕业才工作两年,但长时间的风吹日晒,让他年轻的脸庞被晒得黝黑。

在育种界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南繁南繁,又难又烦」。

种子在原生地和海南之间不断加代繁育,育种科研工作者也像候鸟一样,跨越千里,在原生地和海南之间不断迁徙丶往返。

而在南繁的嘉禾基地,常年有100多名科研人员进驻进行科研育种工作。

分红人人都有,但能分到房子的就屈指可数了。

他能有这份功绩,不是因为他培育出了什麽特别牛逼的品种。

而是因为他做了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对每个品种的特性做定量化描述,供农业生产者选择。

如今天禾的官网品种介绍页面,几乎都是按他提供的数据做的。

这些年,除了公司那些代表性品种,育种团队也出了很多成果。

不过推广效果欠佳。

留过学的程笛很容易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国内喜欢把育种搞成是科学研究。

其实这就是一个商业项目。

而大多数国内育种家,几十年来把自己套在杂种优势群这个伪理论中故步自封。

有些教授们已经落后太多,配组合靠瞎蒙,选品种主要靠目测,田间统计这门课中还在讲方差分析。

不懂的人还以为越老越厉害。

没有概率统计,不会线性代数,不会使用统计软体,不懂数量遗传和群体遗传,不用育种资料库……

这其实应该是年轻人的天下。

有一次他无意间听到同事聊天,学校老师亲口吐槽国内园艺育种就是靠偷。

如果没有天玉和先玉,国内的玉米品种连郑单958都无法逾越。

还好天禾不是这样。

这里年轻人居多,研究院院长毕强和老板都也很愿意接纳新生事物。

也就是在他们长期不遗馀力的支持下,天禾的商业育种平台才能逐渐编织完成。

豫省,德农农资的大区经理周红伟最近在休假,但却闲不住,一直在走访观察交流。

国内农资大环境在悄然的变化。

传统的赊帐和粗放经营让欠帐和库存压力越来越大。

「含量不够的便宜,但又不放心效果和执法环境,产品质量好的又嫌贵。」

「新产品也知道效果,但是太贵啊,卖不动。」

这是很多经销商和零售商的潜意识和第一反应。

但周红伟知道这是悖论,其实说到底还是产品不够好。

老百姓真就接受不了贵麽?

未必!

天玉1号和先玉335都是按粒数卖,五六十的价格,突破了很多人的价格底限。

还有今年全王的杀虫剂,一小袋快10元的价格,突破了多少人的不可能。

这些都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而这背后,都是这些产品能解决问题,能给农户带来真正的价值。

所以不是产品贵,是你的意识便宜;不是农户觉得贵,是经销的你觉得贵!

「不虚此行啊!」

他觉得这个假期的走访很有意义,意识和思维都得到了升华。

抛开了那些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不断的坚持,就会获得另一片天空。

种子和农药皆是如此。

他理解到了高层的战略思维。

不过也不是没有问题,降低库存和农资渠道精细化管理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下午回到家后,周红伟将发现的问题写下来,准备回头会上往上提一提。

写得正起劲时,电话响起。

「老周,今年分房有你的一套。」

「好,嗯?房子?」周红伟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不确定的问道:「有我一份?」

「对,今年的名额多,中高层也有。」

于是,这方天地里,又多了一户因为房子而高兴的人。

酒泉,国际大酒店。

嘉禾今年足足分房2000多套,当然,实际到场的人没那麽多,很多人选择折价成现金。

酒泉的房价也逐渐成了嘉禾职工最关心的事之一。

相比全国的房价算比较低的,郭阳的解决办法便是增加覆盖面。

不说人人有房,也要逐渐趋追求1~2成这个比例目标。

要时时保持着这种希望,让员工有工作的动力。

分完红,再发完房子,一个简短的年会,就基本进入了放假的节奏。

郭阳也准备休息休息,回老家一趟,然后去南方钓钓鱼,或者去阿尔泰冰钓也行。

然而,一个电话就将他的行程打乱了。

「和秦立军一起来京城。」种植业管理司的刘司长言简意赅的说道。

郭阳以为发生了什麽大事,「咋啦?」

「今年的一号文件。」

「嘉禾能参与这个!?」

「让你来就别磨磨叽叽的。」刘司长笑骂了一句,「春节也在京城过了,联欢晚会的票都给你准备好了。」

「……」

郭阳对晚会还真不感兴趣,但一号文件挺重要的。

只是想不通他能做什麽。

没敢耽搁,郭阳紧跟着就准备了大包小包一堆的礼物,秦立军也已就位,两人快马加鞭的飞到了京城。

在酒店歇了一晚,第二天才赶往农业部,见到了刘司长。

「来得挺快。」

「领导吩咐,哪敢耽搁。」

刘司长点头,「行吧,到我办公室坐会儿,我把人叫来。」

郭阳有点奇怪,一号文件不是该到会议室商议吗?不过他也没多问。

到刘司长办公室等了一会儿,就又进来了三个人,其中两人郭阳还都认识。

耕保中心总农艺师庄宜辉;

种植业管理司肖乐;

剩下一人经介绍后,才知道是政策与法规司的谭有。

几人各自找了张椅子围坐在刘司长周边后,后者才说道:「一号文件主体内容已经定了。」

「但其中有几个细节,还需要完善,其中土地休耕节水和土地流转……」

休耕节水,酒泉有经验,土地流转的面积在全国应该也没人能比得上嘉禾。

这两项对郭阳和秦立军也没啥难度。

只单单为了这个事,也没必要让他两火急火燎的赶来。

沟通深入之后,才知道这次还包括粮棉油高产田创建,农村金融改革,以及下半年新的西部大开发工程。

这三项对嘉禾都极为重要。

前两者是全国范围内的,但嘉禾都能充当重要角色。

而最重要的却是西部大开发工程,简单概括就三个字:铁公基。

基建里面又包括风能丶太阳能等新能源,主要的争议在生物能源要不要算在内。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