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巴粥》(1 / 2)
多数的城里人是不知道锅巴粥的,锅巴粥是属于上一辈农村人的记忆。
新一辈的00后,0后,或许知道八宝粥,皮蛋瘦肉粥,小米粥,因为当下普及的智能电饭煲造饭的时候,只要水加够了几乎见不到锅巴,更不用说留点米汤水来推锅巴粥了。
上一辈农村人,吃着柴火饭。大锅土灶,底下生火,一个锅,就先做菜再造饭。
造饭时,刷了锅,烧着一锅水,淘了米就放进锅里一块儿去。锅中水烧开了,取一铲子把米打散开,捞上来一些,看米煮开了花没。米没开花,就盖了锅盖再煮会儿,米开花了,就取瓢来撇米汤,撇开的米汤放容器里装着备用,冷下来也能当茶喝。开了花的米,撇去大部分米汤,还得留一些润着锅,撤了大柴火,盖好锅盖,残余在灶头里的火碳会把饭蒸熟,又不至于烧糊了,这是几千年传承下来做柴火饭的智慧。
等不多时,就能听到锅中传来一阵阵哔剥声,懂做饭的知道这是起锅巴了。此时再看看灶火,如果大了,那再抽点出来,或者用灰盖掉一部分,如果小了些,那便稍微再添一把火,不能过大,火大了饭就烧糊了。火不大不小,刚好够起锅巴所需,不是常年做着柴火饭的就不会有那个经验。
再过会,锅中没了声响,但锅巴香已经盖不住了,从那年代有些久远的木锅盖缝隙里飘出,令人食欲大振。那是独属于柴火饭的香味,电饭煲再先进也是做不出那个香味来的。
掀开锅盖,锅底是香软雪白的米饭,周围还有一圈的米汤皮,那是类似于大白兔奶糖内包装中那层可以吃的皮,取下来放碗里,往往是小孩子的饭前小点心。把饭小心的盛出来,留下的就是一片金黄酥脆的锅巴了。这是锅巴粥的主料之一,也是大人小孩都爱来一块的饭前点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