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4 章(2 / 2)
这是一个简单的要求,贾道士自然是答应了的,坐在水边,查文斌把那镜子倒扣着,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期待,会有奇迹出现的那一幕吗?很可惜,不管他如何地转动着,那面镜子里映射出来的始终都是有些模糊的水流,在尝试了诸多角度以后,一种挫败感再次袭上心头。
“查爷,会不会不是在这里,咱换到别的地方去照照看呢?”
“别的地方?”查文斌抬头看了一眼那尊雕塑,转而又对着它上下不停地移动着,这里面的光线过于昏暗,试了一番后还是看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他还在坚持,隐约的脑海里告诉他答案就在身边,似乎唾手可得,忽然间,随着镜子角度的移动,查文斌好像是看见了镜子中出现了一抹绿色,一闪而过,他的眉头跳动了一下,立刻开始重新调整着角度……
第六十五章 透光镜(一)
几次,查文斌又都失败了,看着他焦急的模样,贾道士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提醒查文斌道:“你若硬是要把这面镜子看作是透光镜的话,不妨就从它的背面去看正面,我让他们把光线打到一块儿,慢慢的移。”
“哪里有看镜子看背面的,”胖子道:“老头可不要说瞎话又异想天开了。”
“是文斌的话提醒了我,”贾道士道:“罗门曾经发现过一块魔镜,是个西汉年间的物件,它最大的神奇之处在于,当把铜镜对准阳光,反射出来的光斑中,竟会出现镜子背面的影像。后来咱们的周恩来总理在博物馆中看到这面透光魔镜,也百思不得其解,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更是用了十年时间。”
“那后来呢,破解了吗?”胖子问道。
贾道士点头道:“大抵的原理据说是弄清楚了,听说是一种人和自然共同努力的产物。”
“还真有这事儿。”风起云道:“这种工艺到了宋代就完全失传了,唐代《古镜记》中载:‘承日照之,则背上文画,墨入影内,纤毫无失。’《梦溪笔谈》中记述‘世有透光鉴,以鉴承日光,则背纹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历史上诸多文献中的确是有透光镜的说法,在斌道:“我记得,你曾经说过,见到这面镜子时出现一些幻觉似得景象,我现在怀疑它可能就是一面透光镜,不妨试一试。”
几盏矿灯开始调整着角度,查文斌仔细在那镜子的前后两边不断的观察与调整,可惜,无论是镜子投射出来的光斑还是镜子的背面依旧没有出现什么神奇的变化,仿佛这就是一块普通的铜镜,不具备什么魔力。
查文斌有些泄气,半蹲在地上有手挠着自己的头发,有一种挫败感,那么多条鲜活生命的逝去给他带来的压力太大了!
“也许并不是在这片雕像上,”风起云安慰道:“也许是光线不对,咱们的矿灯亮度太高,若是用自然光或许就不一样。”
“自然光?”胖子指着周围那黑漆漆的一片道:“这地方千年不见阳光,再说了,哪个人会希望自己尸骨见光啊。”
“不对!”查文斌忽然起身道:“我想起来了,吕梁曾经跟我说过,他们在截流的时候曾经把头顶这一片打穿过,估计后来又被重新封上了,如此隐秘的地下宫殿怎么能轻易地就被当时的他们打穿呢?”
“老二!”胖子立马喊道:“恐怕还要辛苦你一趟,你身手好爬上去再找找看顶部的位置有没有人工填埋的痕迹,如果有,我这儿倒是有一些炸药,给他娘的轰开了,就当是给找了个出去的路,咱们出去研究研究也能随时再下来。”
顶部,距离地面几十米高,叶秋只能再次披挂上阵,顺着激流瀑布而上,经历过前一次的紧张,似乎人人都认为这件事对于他来说不过是小儿科。事实是无论再多么的艰难,叶秋从不会最嘴里说出来,那番骨头分离的冲击感谁又能保证说就一定能够抗下来呢?
再次顺着瀑布攀爬上去,叶秋带着矿灯开始搜索着拱顶,果真在距离自己五六米开外是发现了一处明显的岩石断裂层。当年吕梁炸开这里后发现水流过大,无法进行截流,便派人重新使用巨石和土方进行填充,几十年过后,这一块被人为松动过的地方都已经开始有植物扎根,粗壮的根系顺着当年的裂缝穿了出来,余下扎出土的部分都有大拇指粗细。
从这儿到那个部位没有任何可以借力的地方,如果一定要把炸药安放到位的话,叶秋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跳跃,平行跳跃出五六米远,然后一把抓住唯一可以受力的树根。这里得有前提,树根足以承受瞬间的冲击力,还有便是,他能够在那一瞬间牢牢地握住,一旦空手,他将再次跌入那个深水潭,几十米高的落差,虽说先前有过一次,可谁能不保证被这水下复杂的环境所困住,又或者被这水流带进暗河卷到不为人知的地方去。
“这太悬了,”查文斌道:“石头,你叫他先下来。”
“下来?”胖子摇头道:“不是哥们我狠心,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看过那个距离,以老二的身手至少有五成把握,若是我们此时在下面干扰,我估摸着会分他的心。”
“没错,”风起云补充道:“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不能自乱了阵脚,我们得相信他,不过问题是如果他点燃了炸药的话怎么回去?”
“跳下来,”胖子道:“只能是这样,而且爆炸产生后的碎片会统统砸到水里,雷管的引爆时间设定为半分钟,他需要在这半分钟里头迅速游到安全地点,所以这件事只能是他去办。”
第 524 章
恋耽美
↑返回顶部↑